弘润联合|医生的“新生”培训


来自弘润联合月捐人的善意与鼓励,经由我们插上翅膀,持续不断地传向远方。而念念不忘,就会有回响。在弘润联合爱心「月捐人」计划三周年之际,我们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些朴素与真挚的情感,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,也留住那一段段暖心的时光。

同时,我们也在今天正式启动「月捐留声机」栏目,希望各位月捐伙伴在评论区留下你想说的话,我们会把留言收集整理,并回传给本篇的主人公哦~ 

亲爱的弘润联合爱心月捐人,你好!

 

现在,距离我培训结束已经过去5个月了。回想参与培训的这段短暂时光,我倍感珍惜。所以收到弘润联合基金会邀请时,我非常开心可以借这个机会,再次梳理我的感受和体会。

我之所以选择成为医生,主要是受到家庭的影响。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,那时候也叫“赤脚医生”。小时候,父亲就总往返于家家户户,为邻里街坊解决最基本的“小病”,比如感冒发烧的用药、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指导等。也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,家里放着许多医学相关的书,我时常会去翻看。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,我觉得治病救人的医生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,于是从事这个行业也成了我潜意识里坚定要做的事。

父亲对于我学医的决定是非常支持的。他也反复叮嘱我,“学医要操的心比较多,学起来也特别累,这既然是你自己的选择,那你就要去用心学,这是人命关天的事,不能掉以轻心。”时至今日,我也一直牢记着父亲当时说的话。于是抱着这样的信念,我也正式开始了我的医生职业生涯。

刚工作时,我在全院轮转,后来转到儿科。儿科患者非常多,但儿科医生又特别紧缺,五六十张病床,却只有六七个医生,而且这些医生还需要坐门诊。院长找我谈了几次话,希望我能留在儿科,当时我比较抗拒。儿科有个俗称叫“哑科”,患者都是孩子,他们不会表达,所以基本上都要靠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诊断。而且不光要治疗孩子身体上的病痛,还要安抚家属的心理,我觉得这是个很复杂的事情,我怕自己做不好。

相比外科看病的“大刀阔斧”,儿科医生更需要面面俱到、事无巨细。全身心投入儿科之后,虽然复杂的事情依然很多,但是当我看到每一个孩子出院之后,父母高兴,孩子也欢笑,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。现在我对儿科已经割舍不下了,前年医院打算让我换个科室,我也没有同意。今年已经是我成为儿科医生的第六年了,我觉得我也算是一名基本合格的儿科医生了。

我这里说的儿科是我们普通的大儿科学,包含新生儿科一一这是独立于大儿科的一个特色分支学科。新生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危险的时期,新生儿科面临的病种虽然没有普通儿科那么多,但是治疗时各个方面都要比普通儿科更加精细。所以在我看来,新生儿科会对医生的技能水平有更高要求。

正因如此,能够有这次培训机会,我心情特别激动。能到北医三院这种顶级医院来学习,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增长见识的机会,所以来之前,我还特意找了些新生儿相关的新闻和书籍看,希望提前完善自己。但是到了之后,发现自己事先做的准备和临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,还是要到临床上才能学到东西。

对于我来说,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,以前处理不规范的,我现在处理起来更规范、更得心应手了;以前不敢治的病,我现在敢治了;以前没见过的症状,我现在遇到了就能知道是什么病,也知道具体该做什么检查、怎么治,如果处理不了该怎么转诊。我可以及时判断病人的危重程度,以便快速准确地提出处置建议。这对于病人来说,也能减少非必要的检查。

前段时间我会诊的时候,收上了一个患有寒冷损伤综合征伴有呼吸困难的新生儿。当时孩子刚出生六七个小时。一周时间我就给看好了,但是因为生病让孩子的凝血功能特别差,到DIC(弥散性血管内凝血)前期我就心里也没底了。

这个时候,我突然想起,在北医三院培训的时候,为了延续培训效果,我添加了老师们的微信。于是我立即远程请教主任,把患者的病史情况、检查资料都同步发给了她。主任给我了指导,我心里又有底了,按照这些建议,把孩子治疗好出院了。

现在,我也算是我们科室的一个主力了。我们科主任在门诊接收病人后,基本上也会让我先看一眼,我明白这是对我能力的肯定和认可。未来,我计划把新生儿科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,同时兼顾普儿。我也会一直留在基层,这里有我的家人,我熟悉的同事、老师,更有我熟悉的病人。

当然,从一个医者的角度,我更希望我救治过的患者不会再来找我,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成长。但如果他们来找到我,我也会感到很欣慰,他们对我的信任让我觉得很温暖,这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医生的价值。

最后,再次感谢弘润联合基金会所有月捐人对我们这些基层医生的资助。医学发展迅速,而置身于发展的浪潮中,我是那么渺小,值得我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,我将会继续把进修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,为我们医院贡献自己的力量!

  作者: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人民医院 儿科医生 董治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