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润联合|巡诊包,代表着“不用再走回头路”


来自月捐人的善意与鼓励,经由我们插上翅膀,持续不断地传向远方。而念念不忘,就会有回响。在弘润联合爱心「月捐人」计划三周年之际,我们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些朴素与真挚的情感,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,也留住那一段段暖心的时光。

同时,我们也在今天正式启动「月捐留声机」栏目,希望各位月捐伙伴在评论区留下你想说的话,我们会把留言收集整理,并回传给本篇的主人公哦~ 

亲爱的弘润联合爱心月捐人,你好!

 

我们卫生院位于桂江边,镇上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是住在江对岸,最远的行政村在25公里外,开车1个多小时才能到乡镇卫生院。

大桥还在修建,所以往来只能通过船渡。其实坐船只要10分钟左右,但等船的时间就长多了。去大村的话,一般等半小时就会有渡船了。但要是去的村人口比较少,而且如果不是圩日的话,还得去找村干部、镇干部,再安排村上的人来接。

 

遇到紧急情况的话,渡船的老板也会优先让病人渡江。但如果遇上发洪水,安全起见,大渡船也不敢开的,就只能先去村卫生室找村医处理。之前有一个心梗的病人,他发作的时候,家属叫了我们的救护车,但因为他在江对岸,救护车刚刚到渡口,那边就打电话过来说人没了,真的特别遗憾。

过江难,过江后更难。以前,我们总开玩笑说,下一趟村就真的像去吃土。村道太窄,不敢开车,以前就是骑个摩托车去巡诊。但我们这个县雨季多、山多,会有塌方,道路就时常可能被冲毁。好在这两年有政策支持,政府准备把江对岸几个村的村道全部建成一条二级路,连接一条大桥,这样群众出门就方便了。

受交通条件的限制,我们就更加希望村医能够在“家门口”发挥好作用。现在的村医大部分都是本村的村民,他们就住在村卫生室附近,有突发问题处理起来会很方便。就比如去年南方高温天气频发,很久又不下雨,有一个村民上山干活,突然间就晕倒了。其他村民第一时间就去找村医,但可能因为大家太着急了,就没想到把晕倒的人先挪到树荫底下降温,依然让他在太阳下暴晒,直到村医出现才采取了系列的处理措施。村民们对村医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,因为他们能够找到最近的医生,就是村医了。

所以我们对于村医,也是有选拔标准的。首先得是医学类专业毕业,其次还要有资质。以前是会要求考取村医证,现在,我们广西有一个农村医学定向生的培养计划,国家免学费,专门培养村医的,他们学出来后就会特别年轻,就像去年我们这一批,最年轻的才18岁。

我跟他们说,你还这么小,你学的东西确实还不多,我让你直接回到村里独立工作的话,我估计你做不来,处理不了一些突发问题。所以像现在他们要去做村医,我们得考核一些急救措施之类的,看你会不会。要回去,你就得过关。

年轻的村医刚回去,村民对他们的能力有质疑是肯定的,我说那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学,你只要愿意花时间去钻研、勤勤恳恳学习,我相信群众还是乐意去找你看病的。就算是年轻,你只要处理好了几例病情,人家都会帮你去做宣传,他们就知道,哎,你会看病,水平没问题。

其实这也反映了基层医疗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就是人员流失。每年陆陆续续会有满60岁的老村医退休,他们里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有40多年,也是年轻时候学习回来就做村医到现在的。但他们退休后,年轻人没有愿意在村里面待的,他们宁愿出去打工,都不想回村里。所以国家这种培养村医的政策,对于我们来说,也是给基层留住了很多新鲜血液。

另外,我们现在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是由有证的临床医生牵头组成,上门给群众提供服务。我们会和每户家庭签一个协议书,上面会有家庭医生的电话,可以随时联系到他们。一个家庭医生一般要负责1000多个家庭。像有些病人情况特殊一点,村医会跟他的家庭医生报告,如果遇到没办法处理的问题,也会由这些家庭医生去处理。

所以弘润联合爱心月捐人捐给我们的这些巡诊包,我们也是分为了两个部分使用。一部分我们给每个村卫生室都配了一个,供村医专用。同时,也给每个村的家庭医生团队配了一个,方便他们开展入户服务。

其实当时弘润基金会说有这个项目的时候,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申请。因为以前也发过类似的巡诊包,但是总觉得工具还是不够齐全。后来看到巡诊包的物资清单,上面的东西都很实用,我们就也申请了。拿到巡诊包后,我们就很庆幸,当时的申请没有错。所以对于巡诊包的管理我们也抓得很紧,会定期给各卫生室开会,还把巡诊包的使用及保管情况纳入了考核,从而达到监督的目的。

开会的时候,我听村医和家庭医生跟我反馈,都说特别喜欢,巡诊包非常好用,很方便。他们平时上门服务,只用背着这一个包去就好了,碰到需要诊疗的病人,也有合适的工具,也能给及时解决处理了。不像以前,要背着一个包,另外要再拿个塑料袋,装其他可能用到的工具。他们都特别感谢弘润联合基金会,感谢弘润月捐人。

 

亲爱的弘润联合爱心月捐人,你好!

 

我们村一共有13个村屯小组,有村民大概1500人,是本地规模比较大的村了。包括我在内,我们村卫生室一共有2名村医。我们村医的选拔没有城市里的医生要求那么高,从卫校读出来后,乡镇卫生院会对我们进行统一分配,一般也是就近安排的。算下来,村医这个身份也已经跟着我20多年了。前半生,我生在这里,长在这里,也很幸运,可以用后半生为这里服务。

做村医这件事,我没有后悔过。虽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救死扶伤,危急重症我们也没有条件和能力去处置,但是可以守着村民的健康,处理好很多常见的“小病”,不让这些“小问题”变成“大麻烦”。在这个岗位,做好我能做的,我觉得才是最重要,也是最有意义的。

所以我们村卫生室建立之时的目标也主要是解决基础问题,设置有诊室、治疗室、药房、公共卫生服务室,可以给村民量血压、血糖、体温,如果有人发烧感冒,我们可以开些简单的对症药。相比高级的仪器设备,听诊器、血压计、体温计、身高体重计、出诊箱、诊查床、药柜、健康档案柜,这“八大件”对于我们来说更加称手。

村医是没有周末的。我们村卫生室每天八点钟要准时开门,我们就轮流拿着设备到自己负责的小组去给村民随诊。每天情况都不一样,最多的时候一天会随诊50人左右。晚上六点钟,村卫生室关门,但村民都有我们的电话号码,我的手机也从来不会关机。我们住得离卫生室很近,所以如果有紧急情况,村民打来电话,我们就直接到指定位置出诊。

之前随诊,我们只能是带血压计、体温计这些普遍用得上的,拿袋子装一两样就走了。但是现在有了巡诊包,平时能用到的东西里面全都有。就算是偶尔才会遇到的意外伤,里面也有消毒用的酒精、碘伏,包扎用的绷带,特别实用。我们之前看病一般用的都是水银温度计,虽然测量结果更准确,但是每个人几分钟时间,非常影响效率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有了巡诊包里配的额温枪,可以更快完成测温工作了,真的很好用。

去卫生院领巡诊包的时候,我心里真的是无限地高兴。第一次拿着巡诊包出诊,心里也是非常有踏实感。之前给病人看病,我经常担心情况会变化、自己东西没有带全,如果忘带了,就只能是打回头路,特别耽误时间。现在下乡,我就拿这一个包,做基础检查完全够了。我也问了其他村医,大家都觉得不用那么担心了。不用走回头路,我觉得最好的就是这一点。

当然,对于村民来说,我拿着巡诊包去,他看到里面什么东西都有,对我的信任度也会更大一点。我打开巡诊包的时候,村民会很惊讶地说,“啊,现在条件这么好啦,都配这么齐全啦。”我就说,“是啊,和之前不一样啦,这些都是弘润联合基金会月捐人捐的,非常方便!”

    作者:村医 唐宗祀